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疫情已经逐渐放开,除了养老院等一些特殊场所之外,很多地方对人流物流已经不再有什么大的限制。
在放开之后,全国各地的感染人群一下突然增多,目前很多地方的感染人群比例保守估计都达到5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有可能达到80%以上。
在感染人群增多之后,市场对药品的需求量突然一下增多,所以导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药荒, 对此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要突然放开,为什么不坚持到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再放开呢?
(相关资料图)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答案,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发生三年,各地方为了疫情防控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很多地方的财政已经吃不消,债务压力更是大家无法想象。
而且在已经发生的三年,很多地方的经济表现都不太理想,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表现不太理想,导致很多地方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有很多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都可能拦腰折断。
在土地财政收入减少之后,很多地方的城投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不及时发展经济,及时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地方城投债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而且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城投平台开始出问题。
2022年12月30日,一则城投债重组的消息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
当天贵州遵义最大的城投平台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的公告》。
公告内容提到,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探索研究存量银行贷款重组工作,经与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友好平等协商,基本明确相关重组安排。
这次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达到155.94亿元,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平常的贷款展期,但高达20年的展期期限明显是不符合正常的市场逻辑的,正常情况下,即便银行允许贷款展期了,一般也少于三年, 像这种展期20年的期限以前闻所未闻。
这充分说明遵义道桥建设集团的偿债能力已经比较弱,短期内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所以只能通过大幅延期来减轻债务支付压力,用时间来换取空间。
虽然这么做没有构成违约,银行的报表上这笔债务还是属于正常债务,他们每年还可以正常获取利息, 但这些城投债跟违约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对于遵义城投债出现展期,其实早在市场的预料当中,因为之前他们已经有过违约的案例。
比如2020年4月,遵义道桥建设与百瑞信托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百瑞信托向公司提供本金总额为4亿元的借款。
然而,自2020年6月20日以来,遵义道桥建设便未再依约支付贷款利息,最终被百瑞信托告上法庭,并在2022年12月列为被执行人。
对于这种违约行为,不排除未来还有可能再次出现。
过去十几年,包括遵义在内的很多贵州城市都大力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棚改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面很多资金都是通过城投债来融资的,而且这些城投债很多都是通过中介寻求外部融资,所以本身的融资成本就相对比较高,甚至不乏一些腐败融资现象。
但这里面很多城投债都是投入到一些没有回报,或者回报周期很长的项目当中 ,比如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投资之后,基本上不可能盈利,很多城市的大广场,大马路更是不可能赚钱,结果导致城投债的造血能力很弱,很多城投债都只能靠政府卖地来支撑。
以前在楼市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各地卖地收入比较高,这还能够勉强维持城投债的偿债能力,没有出现违约。
但是最近两年时间,在整体楼市表现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各地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比如2022年上半年,遵义当地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只有83.37亿元,同比下降约13%。
而仅仅是2022年遵义一些主要城投债需要偿还的有偿负债利息就达到167亿元,相当于遵义一年卖地收入所得仅仅够支付这些城投债的负债利息。
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非标隐形债务可能没有统计在内,如果把非标债务也计算在内,当地偿还压力会更大。
比如本次申请债务重组的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截至目前有息负债余额达到469.12亿元,扣除这次申请重组的156亿之外,还有313亿左右的债务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对信托、保理、融资租赁、资管等一些非标债务,他们可不会像银行那样好说话,这些非标融资方态度都是比较强硬的,即便允许延期也不可能长达10年以上,大多数都不会超过一年,所以未来包括遵义道桥建设集团在内的其他城投平台,仍然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
实际上类似遵义道桥建设集团出现债务偿还压力的不是个例,这只不过是城投债的冰山一角。
过去十几年,全国各地方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城投平台,然后以这些城投平台作为载体进行融资,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棚改等一些项目的发展。
根据某证券公司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末,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显性负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9万亿,城投有息负债余额为34万亿 ,同比增长分别为17.6%和15.5%。
相当于截至2021年末,地方债务总额已经达到56万亿左右。
而过去的2022年,很多地方仍然在持续发债,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存量城投债余额为13.91万亿元,据此推算, 截至2022年末,保守估计各地方的债务规模(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城投债)余额至少达到60万亿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很多地方目前都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甚至有不少地方城投平台已经开始出现违约。
比如2022年9月16日,楚雄国投、华英证券领到了云南省证监局发布的罚单,原因是“21楚雄01”债募资中,有6亿元未按约定偿还到期债务。
实际上这种违约并不是个例,比如根据光大证券一项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我国总共有6家城投平台7只信用债出现展期,另外有一家主体的1只信用债发生实质性违约。
看到部分地方城都债开始出现展期之后,很多人都担心未来这些城投债会不会出现违约,甚至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各地方债务承受的偿还压力确实比较大,而且目前市场风向已经变了,各地方的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全国60万亿的地方债有可能永远也还不清。
过去十几年很多地方债都是越积越多,而且很多地方都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达到延续债务的目的, 凭借“刚性信用”,各地方政府只需要能够偿还利息,就不会出现违约。
但是目前市场风向已经变了,以前很多地方的债务都是靠卖地来续命,但现在整个楼市表现都并不太理想,市场拿地的积极性下降了,土地的溢价也没有那么高了,甚至有部分地方的土地价格还出现下跌,这进一步影响了各地方的土地财政收入。
另外有一点是, 以前各地方都是通过城投平台来自买自卖土地,由城投平台通过对外举债来购买地方的土地,从而实现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然而前段时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
通知明确: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在这个通知出来之后,各地方通过城投平台自买自卖土地的玩法行不通了,这会进一步影响各地方的土地财政收入,进而影响他们的偿债压力。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地方超过60万亿的地方债可能永远也还不清了。
但是地方债务并不是企业债,我相信国家是不会允许地方债出现大面积违约的 ,所以最近一年时间,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出政策来化解地方债以及城投债的风险。
比如前段时间财政部就发布了《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这个通知第二点就明确提到,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该产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这次遵义道桥建设集团进行债务重组也是基于这个文件的指导精神而推出的,所以才能够那么顺利,否则正常情况下银行是不可能展期20年的。
我相信对于其他地方债务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各地方的债务,其实国家也很清楚,所以未来估计会出台相应的风险化解方案来防范地方债务出现违约, 从整体来说,地方债务的刚性兑付还是有很大保障的。
但至于地方大量的债务本息什么时候能够还清,那一切都是未知数了。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